毕业致辞 | 系主任朱崇科教授:做完整的“文珠人”

毕业致辞 | 系主任朱崇科教授:做完整的“文珠人”

Body

 

Image removed.

 

各位亲爱的同学、家长、同事:

     下午好。首先祝贺同学们毕业快乐,同时预祝大家顺利再谱新篇。

     今年是“文珠”的第十个年头,也是我第五次作为系主任进行毕业典礼致辞,非常荣幸和开心,谢谢你们给我机会再次碎碎念。回望十年前,萌生于温暖、简朴的海滨红楼的我们稚嫩弱小却又坚韧不拔,接连不断经历了台风、敲打和淬炼,终于走到了茁壮成年的今天。如果从社会认可度来看,“文珠”堪称节节上升:从一开始招生时少有人第一志愿填报,到如今第一志愿录取的炙手可热,就业率、生均借阅率、研究生优秀生源率,等等皆位居全校前列,在美好的今天我们有理由为全体“文珠人”的努力不辍与卓有成效鼓掌!同时也应该衷心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发展的前辈师友、领导家长以及社会人士。

     作为导师,欣闻今年毕业的新科博士们已经全部找到了专任教师岗,我们在普遍下行的语境里依然低调奏凯,而有一小只“二战”的小分队依然为自己的大小梦想而努力拼搏,也祝福大家未来可期。依照惯例,我还是汇报我过去一年的“望闻问切”观察报告以及奉上四段寄语。

     一、 对抗碎片化,杜绝“稀碎”。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碎片化乃至隔膜的时代,信息茧房里面的人们习惯沾沾自喜、容易思维固化,个人信息泄漏后极易被大数据精心投喂的糖衣炮弹捧杀。加上过度追求即席满足的虚假幸福感,缺乏长远目标的有力提升,最后往往变成沉迷游戏的精打细算怪物,然而在这一切肤浅愉悦结束之后剩下的往往更多是空虚、冷漠以及自私,反过来却又加剧了对碎片化精神鸦片的高度倚赖。很多时候,那些过度沉迷以至于不能自拔者常常节节败退,即便是按照马克思所言的生产关系的身份认同却也守不住底线,说什么进可攻退可守,往上看原本在努力后可以变成先进生产力的代表,一番堕落后却不意外地变成了可悲的生产资料。

     马路上、饭堂里,甚至是单手掌控的单车上,时不时看到有人目不转睛盯着手机,沉迷其间、傻笑麻木,显而易见的饮食作息不规律,睡眼惺忪身材失控,学业压力大脾气不小,然后继续强化恶性循环,需要暴饮暴食补充能量和熬夜缓解压力,于是形成了一个死结。不!不能如此“稀碎”,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要多阅读,尽量可能掌握足够多信息再下判断;要多高质量反思和对谈,凭借高手他者壮大自我;要多参与团体/个体运动,强身健体、文武双全。

     二、 避免片面化,乃至“断片”。我们大家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上的某种不良倾向:经济环境越下行,整体氛围就会越急功近利、狭隘粗暴,也就越容易鄙视乃至羞辱人文学科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种僵化而片面的思维方式,在他们眼里,人文学科无非改改别字、发发牢骚、死记硬背、卖弄常识、随意涂抹以及信口雌黄的无用操练,完全是劳民伤财、误人子弟。

     事实如此么?这种观点恰恰是人文关怀匮乏的后遗症典型表现。

     多年以前,中文系也被称为国文系,其实承载的就是国家、民族以及个体精英的文脉。在我看来,中文人最重要的技能关切是创造与表达。我们“文珠”精心打造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所达至的层次很多,简单而言有三:同理、共情和多元思维方式。我们丰富的讨论课,我们的跨学科和国际化追求往往产生耳濡目染的神奇效果——真正向下兼容、左右逢源的思维方式。

     我们中间不少同学会成为公务员、语文老师、班主任乃至系主任,都免不了和各种人打交道,甚至是走上重要管理岗位,在我看来,管理的基础首先是“理”——理性、同理,尊重差异,而后才是对症下药的“管”。因此,绝对不能“断片”。

     三、 提升专注度,力求长远。古往今来,谋大事者,在欲望肆意扩张时往往告诫自己多做减法、放眼长远。

     大家试想一下,我们的阅读经历了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的介质更新,动态感更强,但我们是否比以前更聪明和获得更有境界的快乐?我们的表达和沟通途径从书信到电邮再到语音/视频,既视感更快,我们的交流是否更顺畅了?我们甚至还区分出I人、E人的类型细腻配比,但是否我们更了解自己了?实际上,如果认准了一些大小目标,我们必须要集中精力展开,按部就班、心无旁骛、如琢如磨,然后才能高效运转、达成夙愿。

     2023年春节后,机缘巧合我决定考驾照,于是我成为学校最近的港湾驾校的老学生,有一天在我练科目二时,刚被教练训过的我听到亲切的问候,“朱总好!”这提醒我更要打起精神认真对待——为人师表啊,于是起早贪黑、刻苦训练,结果所有考试全部一把过,6月上旬年届48岁的我顺利拿到了驾照。总结起来,无他,不服输、专注度高而已。但拿证从来只是开始,长远的安全驾驶利人利他才是王道。

     四、 整合小创意,坚持创新。影帝梁朝伟唱歌不多,但他有首歌名字叫做《一天一点爱恋》,“一天一点爱恋,一夜一点思念”,可能达至白头偕老;同理,一天一点创意,一夜一点进步,或许成就重大突破。同学们,我们将来会遭逢不同的境界和际遇,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在高瞻远瞩之时滑向眼高手低,在困兽犹斗之时失掉基本盘,在日日推进时漠视可能带来质变的量变。

     今天AI飞速发展,我们自然要拥抱先进、为我所用;不少文科人害怕自己被取代,我不太担心,因为真实情感结构、即席转圜应对与突破性创新是人工智能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难题,但优秀的个体人类却可以在培养后比较常见。我们“文珠”应该有这样的预判、应对与实践。

     各位同学,我不能违心地说,明天一定会更好,正如2005年博士毕业选择回国时我没料到今天的世界格局是如此波诡云谲。但无论如何,即便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,我还是想提醒大家一句话,请努力做一个完整的“文珠人”,对抗碎片化、避免片面化、提升专注度以及葆有创造力。

     谢谢大家!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25年6月19日